地方两会|广东省政协委员黄少媚:深港两地融合度仍不足 企业“二选一”困境都会存在

发表时间: 2024-06-10 11:20:02   文章出处:Kaiyun官方网站app下载   

  深港合作、融合发展不仅是丰富“一国两制”大政方针内容、助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一环,也是顺应新的国内外形势之必要选择。

  深圳前海自诞生之日起就推动深港合作,也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窗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占深圳的55.2%;2023年1—9月达到24.3亿美元,拥有港资企业近万家,集聚港人逾万,成为港人港企内地发展的第一站。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深圳前海与香港的融合发展,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所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要求还有距离。深港要从‘合作’变为‘融合’,要成为新时代金融改革的桥头堡,意味着深港要从跨境流动这一物理层面的合作,迈入优势叠加、融合的‘化学反应式’的合作。”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广东省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中国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黄少媚在2024年广东省两会上提交了《发挥引领区作用,推动深圳前海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提案。黄少媚指出,尽管前海推进深港合作多年,但对公司来说,当下任旧存在一个普遍困境,即很多时候必须在“离岸”和“在岸”之间二选一。深港要从“合作”变为“融合”,必须聚焦包括金融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前海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023年以来,一系列推动深港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创新政策在前海密集发布,包括《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全面强化前海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深港首次协同推动知识产权规则衔接的《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出台,支持香港在前海转化运用,打造知识产权跨境服务体系,共建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关于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涉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提出支持前海打造大湾区涉税服务业发展高地,培育国际化涉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升跨境服务能力。

  “尽管深港两地互相拥抱力度慢慢的变大,但是我们仍就能感到深港之间有潜在的竞争感。”黄少媚指出,目前深圳开发的头牌重点区是前海,而香港目前开发的头牌重点区是北部都会区,这两个片区的开发都涉及巨量资金,是港深资本的主要角力场。虽然两者在产业定位有错位,但竞争仍不可避免。一方面,潜在的竞争关系叠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两地心理距离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深层次地融合度不足,市场主体仍面临“二选一”困境,要么在香港享受制度环境优势,但物理空间存在限制、市场空间存在限制、政府执行力有待加强,要么选内地享受空间与资源优势,但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在岸制度约束、国际化程度不足。

  从当前形势来看,前海仍然面临制度创新系统集成不够、与香港衔接有待深化等问题。黄少媚表示:“尤其是跨境业务方面,要素跨境流动仍存在诸多障碍。外资公司资金往来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创投资本在进入和退出内地时,办理结汇等手续需时较长。也还未能完全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

  2023年年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海规划》,为前海持续扩大开发开放按下“加速键”。下一步前海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区”作用?是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为此,黄少媚分析认为,前海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而金融服务业是前海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前海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前海可通过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平台,在跨境贷款,跨境发债、跨境资产转让等,探索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建议可设立数字人民币跨境测试试点,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同时,应增强两地的IPO市场融资能力,适时讨论开展跨境保险通、服务中心等新业务,协同相互连通金融政策决策,鼓励两地金融管理机构更密切合作,探索大湾区开放型金融市场的建立。”

  针对深港之间的发展差异,黄少媚建议,真正国际一流的营销环境,要实现竞争主体的绝对公平。要减少或消除港资面临的各种隐性障碍,加强规则制度的透明性,彻底打破“弹簧门”“玻璃门”,实现充分竞争。其中,法律事务是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点领域,黄少媚建议,加快在前海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以制度性创新提升前海开放标准,建立真正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新时期,深港人才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人才资源配置,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支撑。

  记者注意到,为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国家出入境管理局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

  黄少媚进一步建议,要为国际化人才建立更便捷、开放、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围绕着国际化人才,要设置更方便快捷的跨境服务事项。目前,大湾区对国际人才的认定范围仍然有限,前海应该加速国际人才在内地的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更多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

  记者同时注意到,2023年以来,大量香港人周末涌入深圳消费、游玩、购物,促进了两地的民间交流和商业旅游互动发展。黄少媚也建议,顺应两地居民来往趋势,活跃消费、刺激内需,建立活色生香的双城生活模式。“未来,可增加刺激措施,加大港深两地联合宣传,适当发放消费券,推动前海商业、旅游、文化等建设,吸纳更多香港人来前海旅游、消费、居住,营造活色生香的双城生活,这对于促进两地人文与情感的深层认可、活跃两地经济也有更大的助益。”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