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真理钟和新校门设计者奥巴马两次授其勋章!

发表时间: 2024-06-02 05:12:22   文章出处:合作伙伴   

  休斯顿华人生活网说:“她的作品几乎每个美国人都看过,她是耶鲁大学最历史上最年轻的艺术博士,她的姑妈全中国家喻户晓,她是奥巴马卸任前最后一枚总统自由奖章获得者……但很多人并不认识她,喊不出她的名字。”

  我想说:“汕头大学和汕头人都能喊出她的名字,中国高校也有很多人知道她是谁。”

  因为,她为汕头大学设计了真理钟石塔和新大门,三次到过汕头大学访问讲学、展示作品和出席毕业典礼。如果说她姑妈、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风化绝代的才女林徽因,国人也并不陌生。

  这位文雅清秀,衣着朴素,不大起眼的华裔女子,奥巴马也早就将她奉为座上宾,已两次在白宫为她亲自授予勋章。她就是——林璎(Maya Lin)。

  总统自由奖章为美国最高国民荣誉,奖励曾为国家安全及利益、世界和平、文化及其他公众或私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林樱在接受NBC采访时表示,当她得知消息时,“非常激动,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觉很自豪。”

  这次21位获得“总统自由奖章”中好多名字都如雷贯耳。奥斯卡影帝汉克斯,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微软创始人盖茨……

  另一次奥巴马亲自为她颁发“美国国家艺术奖章”是在2009年,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也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华裔女子。

  其实,林璎早已名满天下,拿奖拿到手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林璎为汕头大学设计的“线年荣获美国纽约工程公司协会杰出工程奖。

  1980年秋天,那时候的林璎还只是一个耶鲁大学建筑系的大四学生,只有21岁。那一年,美国向全国征集“越战纪念碑”设计的具体方案,纪念在越战中阵亡的57,000多美国人。当年参加比赛的个人和工作室一共交出了1421作品,创了设计大赛规模之最。结果,林璎的作品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的了首奖,林璎的胜出堪称奇迹。

  作为一个本科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她击败了自己的学长、老师、系主任,还击败了众多的知名设计室。不仅如此,她还击败了偏见、保守、种族和性别歧视。美国人后来甚至为此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洞悉未来》,获1995年奥斯卡第六十七届最佳长记录片奖。

  △林璎的父母均是早年中国来美的留学生。父親林桓曾任俄亥俄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母亲张明晖曾任俄亥俄大学文学系教授

  “我看到了那些间单的庭院,精雕细琢的木头,可随意撷取的湖畔小景环绕着整个院子……这里就是父亲生长的地方。”林璎突然明白了从小受到了父亲和家族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

  △ 密歇根大学,FXB 航空系大楼“波浪之地”(Waved Field)

  汕头大学新校门以及真理钟,就是林樱设计的。新校门和钟楼设计是汕大开放和实力的象征。因其特别的设计和寓意成为许多学子和游客留影圣地。

  一道简单的金属弧吊着一个中国式的吊钟和一座石楼,22米高的真理钟是汕大校园的地标,设计包含两个元素:一道简单的金属弧,吊着一个中国式的吊钟,和一座石楼。

  那抒情的金属弧形灵感来自书法的笔触,用手轻轻画一条有如书法笔触的简单曲线而成的造型,由钟楼支撑,代表着思维过程的两面汇合。

  因为那图形比起简单的数学和系统化图案较为有机和诗意,再次强调了直觉性和分析性之互动,并表达在追求知识和学习时理性感性的平衡思维。

  特别嵌入灯光的石楼,指向现代的科技与创新。钟声响起,行走在黄昏的校园小路上就如踱步于深山古寺。悠远的钟声回荡在这校园里,激励着每一个汕大人求索真理的脚步。

  △ 真理钟与图书馆、医学院教学楼连成一片映射在湿地的池塘中,成为校园一道风景线(摄影 曾建平)

  真理钟记写道:大学之道,在于格物致知,明德载道。居于今而思效古之道,此四事者,其义云何?李嘉诚先生深信教育之要,亦必先培育学子寻真问道……

  △ 2013年12月3日,林璎来到汕头大学出席自己作品的敲钟仪式(摄影 周小钰)

  古朴灰色的校门,石板墙砌筑出的弧形,既有西方的简约清新,又带着东方的灵动飘逸。墙上交错杂出的小石洞,会在幽暗的夜晚静静地发出光芒。从中可以在门外一窥校园内的景色,开放中又蕴含着神秘气质。

  校门以细致石材营造,处于大路显眼位置,吸引视觉途人。人们视线可看透石墙后面的汕大校园,展现汕大校园规划的高透明度和开放性。

  大门人车分路,行人通往大学校园的主体建筑,符合行人走路安全为本的理念。进入校门与真理钟的步行空间还创造了开放的林木区,反映了汕大绿色校园的园林个性。

  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又仿佛大地开裂,向两面无限延伸,在到达地面处渐渐消失。它们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以“低”的姿势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

  这一设计方案在问世之初之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主要是因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依我这个学雕塑专业的确实也是这样理解。

  其实,我们与林璎接受的文化教育和所处的国度差别太大了。上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们能学到啥东西呢?越战时期我们仍旧是少年儿童,而读书时期极少能够接触到国外的城市雕塑作品,大量的翻译出版物也是80年代中期才有的。我所看到的并对我影响最大的都是苏联雕塑,特别是苏联的卫国战争纪念碑。

  一般在纪念碑作品中,卫国战争题材所占比重最大,这类富有概括性的雕塑艺术综合体,或表现某一战役、军种、兵种在战争中所建立的功勋,或表现某一城市、地区的战斗经历及贡献,所有雕塑都是气势雄伟和歌功颂德的主题。像《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纪念碑》《光荣丘岗》《小地战役综合体——防线》等等的纪念雕塑群,都是以“高”来反映崇高这种主题的。《光荣丘岗》以山丘为底座,高度35米,而底座上的碑(刺刀)长就达35.5米。

  然而,林璎的越战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以“低”的姿势来表现美国军队,这不引起越战老兵的不满和众人的争议才怪。

  我对林璎的这座越战纪念碑作品了解不多,但从越战的选题和林璎的身份来说,引起争论是必然的。作为美籍华裔的林璎,要表现越战题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知道,中国学者称为越南战争是美国侵越战争,也称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它是美国干涉和侵略越南所引起的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因此,在表现主题上,不像苏联的卫国战争那么好渲染和表现。

  林璎因为设计越战纪念碑而一夜成名。这座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但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却饱受争议。

  2010年6月,林璎女士第二次来到汕头大学,她作为毕业典礼的主讲嘉宾在典礼上跟毕业生们也讲到设计越战纪念碑过程的艰辛。她用英语讲到:“记得我在耶鲁的时候,并没机会真正庆祝毕业。我被迫在毕业后几小时内赶往华盛顿开始工作,为我刚刚获选的越战纪念碑设计的具体方案而战。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为了建成纪念碑,显得有些过于自辩。那并不是我想要的效果,但当时真是面临一场烈焰般的考验。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这项设计本身饱受争议,还因为我不同寻常的年龄、种族与性别。”

  据资料介绍,从中国援越部队伤亡情况和中国给越南的物资援助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中国人的“抗美援越”的态度:中国军队1100人阵亡,4200余人负伤。中国防空部队在越南对空作战共2153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1608架;铁道部队则在越南新建铁路117公里,改建铁路363公里;同时入越的还有通信工程大队、后勤部队、筑路部队、扫雷工作队、民兵等。中国给越南的物资援助,总额达200亿美元。

  越战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1973年美国在越南作战人数约54万。战争长达12年,美军死亡5.6万余人,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所以,林璎的华裔背景就被很多人拿来大做文章:“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越战发生在亚洲而你正好是个亚裔?”不少记者这样问她。

  然而,历史总归历史,美国人比日本人敢于承认历史。最终,林璎的方案得到更多人的支持。1982年10月,纪念碑建成。熠熠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镌刻着美军57000多名,都是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林璎在汕大毕业典礼上还说到:“我深信它的建成有助于人们正视美国历史上一段十分艰难的时期。所以我的设计尽量真实可靠地反映历史。我知道,只有当我们直面过去———不管那是多么痛苦的过往,我们才可以摆脱阴影,并从中吸取经验。”

  2010年6月,林璎的作品《聆听大地的声音》生物多样性之旅巡回展览首次在汕头大学图书馆展出。

  该作品外形俨如一个大喇叭,以循环再用塑胶物料制造,内置喇叭及屏幕,不停播放环保讯息录像。由於声音经过巨型筒传送,听起来相当震撼,触动了观赏者对环保问题的反思。作品不停播放着不同动物的画面,每个画面在“清晰化”前,都先会听到该动物的声音,林璎说:“聆听有时比观看重要,平日我们都很少在意不一样的物种发出的声音,更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聆听大地的声音》在6月起由南向北途经八个内地城市,历时六个月,继而于2011年起,深入中国东北、中部和西部更多城市展出。

  △ 李嘉诚先生祝贺林璎的《聆听大地的声音》巡回展览取得成功( 摄影/曾建平)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咱们进行删除。

  △百年不衰的潮商魂 △开埠的汕头:一个城市建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近代商埠 △原来,腾讯一开始并不叫腾讯!首任董事长也不是马化腾! △这位潮商因糖而兴,发家后建起超级豪宅,还发掘了一位“检察官”! △ 汕头外马路这座不起眼的老建筑,当年竟是“团一大”纲领和章程的诞生地! △大型时髦现场!说的就是当年汕头埠穿旗袍的摩登女郎 △那些年为潮汕人遮阳挡雨的“五脚砌”,才是记忆中最好的共享雨伞! △小小一碟“杂咸”,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潮人精神!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